夯实网更多博文

是终生托钵还是合理收费

托钵是和尚的传统,我不明白他们要托多久,是小沙弥托钵还是要终身托钵,如果不终身托钵。何以维持生计呢?

子曰:“不食嗟来之食”,这是文化的熏陶,根深蒂固的成了文人的思想底限,可是和尚却说这是修炼,那么,两种文化的的交叉点在哪里呢?其实,每个人都免不了有托钵的阶段,小沙弥和小孩子,小沙弥托钵在全民,而小孩子托钵在家庭里。显然,我们没有能生来就赚钱的本领,所以幼时托钵是上帝赐予的权利,也是生物界的传统文化。

那么,正常的来讲当我们具备劳动能力的时候,就该慢慢的放弃这种权利了,这在古时候很容易做到,因为大家都是最基础的劳动者,都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劳动,都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至少,劳动的机会也很多,因为那时候劳动力水平底下,手工劳动就代表需要很多手的参与才能完成生产。那时,土地也较多,和尚也有开垦的荒地作为生活来源,托钵只在荒年较多或者出于修行的目的。

可是,当人类进入了较高级的阶段时,社会分工在所难免,越来越多的人脱离社会生产,不直接产出生活资料,只能依靠交换,交换就产生了障碍,因为商品和产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你可以生产出产品却不一定能将它变成商品,这之间的鸿沟只有商人和和尚最能懂,当然这个商人是包括提供技术等无形服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可能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商人,需要通过交换劳动才能获得生活资料。有时候真的挺羡慕古时候的模式的,一边进行劳动生产,闲暇时进行行医药等科研研究,这种小农经济统治了中国很多年,也和谐了很多年。当然,这样的模式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十分低下的劳动产出和服务产出,因为摆脱不了常规劳动的羁绊,所以地域、时间的限制制约了横向的广泛交往和联合,于是,比较原始的我们等来了洋枪洋炮的轰炸,一炮惊醒梦中人,也搅乱了我们的传统体系。

虽然缓慢,但是民间的资本和劳动联合还是产生了不少的渐渐摆脱了常规劳动的劳动者,文化、医疗和科研也有很多成果产生了,较为稳定的资本和生产体系产生了很多靠交换高级劳动的商人。(注:高级是指这些东西不能直接吃、也不能直接穿,或者不能直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商人还是包括脑力劳动者,以后同)。当这样的模式是逐渐缓慢产生的时候,也还是很和谐的,如果突然改变很多,就会产生很复杂的社会形态。

这意味着,和尚得不到土地,很多劳动者的产品变不成商品或者甚至没机会变成产品。因为生产实体产品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而提供服务的得不到合适的人群。更别说那些不能直接提供给现有人群的前沿研究或基础研究。偏偏这些行业的投资甚高、门槛甚高、风险甚大,而对人类的命运起决定作用。于是,劳动了就仅仅变成了劳动了,可以有价值却不能得到价格。显然,我们不都是和尚,不能让大家都去托钵,那么,生财之道无可厚非,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能创造最直接的财富、只要我们用心去找,终止太多免费的服务,因为既然进入了商界,生存才是最首要的任务,否则,满街托钵的文化人也不太雅,成大事不拘小节,实在不行,就委屈一下孔老先生也无可厚非,只要能合理使用这些资金就是造福社会。体制、机制、模式,全社会都在等待,合理的资源利用迫在眉睫!

夯实网: 2011-06-16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