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网更多博文
粮仓里的粮食不全能吃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多的就是农民,最能懂的也是老农的农经,虽然自己并未真正的种过地,却喜欢用老农的语言去说话,说给大家听,不怕人笑话,因为我不敢讲种地的细节,只想说说世代传承的农经、老农的谚语,以尽量少犯错误,因为有时经典也靠不住,但是,经典往往随时代稍加变通他还是经典,总比什么都不要的好。因为,虽说现在我们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却依然摆脱不了很多十分低级的思维错误。比如,我们现在已然忘却了,粮仓里的粮食不全能被列在被吃掉的范围内,一定要留出种子的老话。因为,现在很多人进城了,自家不存粮,农民种地也靠种子公司了,自家也不留种子了,那么这句话就该丢掉吗?这句话就能丢掉吗?

种子仅仅代表未来,我们能舍得下未来吗?不太清楚四大皆空之人空到了什么程度,至少我不能、更加不敢要求别人能。因为,我没有这个权利结束别人对未来的追求、更加没有胆量让大家放下当下去奢望飘渺的天堂,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众生,一个仅仅愿意以众生的心态思考众生的问题的普通众生,无法开具通往天堂的空头支票,只愿意为愿意继续留守的众生带来一点希望和喜悦,也许会出言不逊,但是请各位众生原谅,我必须用人的思维考虑人的事情,也许在很多方面我可能早已放下,但是更多时候,还是会觉得人就是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思想有恐惧,从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人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很多人的限制与规则,例如不吃同类也不吃屎,可是鱼吃鱼、狗吃屎,它们不是人类、它们不会受到谴责也不会感到不安,因为它们有自己的规则。

这些差异现在没人回答,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少,我们只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的种族,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低到渺小和可悲。但是,我们毕竟进步了,我们笨拙的用树枝、用石头、用毛笔、用纸记录着自己的每一次惊喜,我们以自然为师、以前人为师、以自己为师艰难的从普通的动物种群中将自己慢慢剥离,我们是人,有着太多矜持与规则的人类,我们骄傲、自豪,为我们曾经令人羞愧的过去,也为我们可能会拥有的更美好的将来,我们坚信自己是掉在泥土里的金子,是被污染的基因,我们有能力整理出最完整的自己。

可是,这个道路该有多么曲折,不信你看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突然之间就面临被完全推翻的危险,这个突然真的很突然,突然到不知从那一天开始、又为何开始,突然到谁也不清楚究竟谁在被谁改变着,是谁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生活,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总之,这个世界变化真的很快,世界改变着我们、我们也改变着世界。但是,外因的力量毕竟只是暂时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一直期待着被改变,就像是因为侥幸的心态而被骗这种情况一样,心存侥幸就往往被骗,天连续降10年馅饼就可能让很多人失去劳动能力,连续降50年馅饼突然在第51年的早晨嘎然而至,就可能杀了全人类。何况天还没降过一块馅饼呢?

清醒,一定在某个初春的早晨、某个伟人站在带露珠的草地上深呼时吸时悟透了这个道理而大声喊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这句响亮的口号的,因为没人会帮一个颓废的种族,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颓废,却认为猪懒洋洋的样子很可爱,那就是我们的自私之处,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不同的期许和定位,也说明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是继续探求生命的真谛还是躺在现有的物质文化层面上混混噩噩、大吃大喝、养膘等肥呢?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又是什么?我们不会忘记传宗接待的本能和传统,却会忘记自身和后代的进步使命,于是,一代代的人带着无知来到世上带着无知躺在地下,这样的循环意义何在呢?我们还有多少机会和时间这样反复轮回,我们在考验自己的耐心还是上帝的慈悲之心呢?可是,老子在几千年前就说了,天地无情啊。当然,不能拿人类的感情与上帝的大道相比较,我们盖楼房、搞开挖从来也不给蚂蚁通知的、更别说给搬家费啦,蚂蚁要想活命,需要了解人类什么时候搞开挖,城市规划能拿到最好,可见,蚂蚁也有很多功课要做呢!

难道我们不需要了解一下自然吗,我们寄宿的小小宇宙难道没有被开挖的危险吗?我们能察觉到多少、能应付多少。我们一边十分辛苦的养育着自己的子孙、一边为了小小的个人利益耗损着人类未来大厦的建设者是何道理呢?那么我要说与其让他们没有未来不如干脆不要让他们来,至少不进入人类的界限之圈也许烦恼真的少一些。也许你要说,这不是真的,因为我不可能毁掉他们的未来,那么,告诉我,吃掉来年的种子怎么解释。“什么种子啊?我只买面粉的”。这个种子现在就是知识以及对知识追求的狂热和崇拜,我们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可以没有很多文化知识,但是不能泯灭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更加不该污蔑和诽谤拥有知识的人,诚然,他们可能没你种的地多、可能没你卖的菜多、可能没你搬得砖头多,但是我敢肯定,给他们同样的条件和锻炼,不见得比你差多少,他们参与了最严酷的选拔未来“种子”的战斗,虽然,可能因为各种条件不允许而不得不进入貌似不需要很多文化的工作岗位,但是,请给予尊重和关怀,这些年他们也在奋斗,仅仅是因为国家条件所限没付多少工资而已。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真的很富裕了,我们只是从种子中进行了拨款和挪用以改善大家的生活,比如、裁剪很多科研院所、压缩科研经费扶持基本建设,因为很多人真的穷怕了,希望被改善,再说,本来可能也没办法吸收那么多的科研人员,但是为保证质量选拔的范围会大得多,很多优秀的人才正是在这样的机制或者个人追求中走下神坛,走向了普通的工作岗位,因为,是人就有生存的需要,他们没有低保、没有医保、没有养老金、没房子、没家庭、没土地,有的仅仅是一点点的文化知识和一张身份证明外加学位证之类的证件,来到新的环境本来需要土壤和栽培、迎接他们的却往往是怪异的眼光和排挤,于是迅速的培养出一个个“怪人”,然后在他们惨死之后,说“好像不是精神病”之类的评价。我刚看了那篇蜗居14年饿死的大学生有点心寒,据我所知9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政策保证不让饿死、缘何这样年轻的、有才华的大学生有了这样的厄运呢?

他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呢?即便真的是个神经病也该死在医院里吧!这颗“种子”就这样被吃掉了,我感到很震惊,就因为多读了几年书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啊!可是将有多少人会因此而陪葬呢?死了的,安逸了,活着的陪葬品却还在嘚嘚,哎!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苟活的陪葬品吗?不要说,陪葬制度早就消亡了,可是这种现象怎会因为制度的消亡而消亡呢?杀掉自己的父母我们就成了孤儿,杀掉未来的救星我们就会在未来的某刻偿还更多。不要说他肯定不是救星,可是,救星从来就不会是一个人,他是一种体制、一种心态、一种情感。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就无法忍受学习的辛苦、没有尊重的制度就不会有无私的奉献、没有丰厚的保障就没有全力的付出,如果,我们的生活都从打酱油开始、闲的没有生活之事再搞点科研,我们是否在预支未来?我们是否为未来留下了足够的种子,我们过分浪费的资源是否会是通过未来狭窄入口的最大障碍呢?

2012年3月19日 0时59分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