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网更多博文

催熟的桃子

这颗桃子很小,很硬,颜色为黄绿色,这是我从广场的桃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桃子,我去年就摘过几个,不过没有今天的这个熟,吃起来略带涩味,但是难掩酸甜的味道,十分好吃,与他的外表很不相称,这比市场里的大多数桃子都好吃,却没有它们好看,我不明白市场里为什么不卖这样的桃子,只好自己动手摘了,哈哈,今天这颗看来熟得差不多了,颜色发亮,有点红色呢,我搓掉上面的绒毛,放进口袋带回家,迫不及待的清洗干净,一口咬下去,哇,味道真是太好了,酸甜爽口,桃核周围还是红色的果肉,真的是最好吃的桃子了,只是有点小,没几口就没有了,哎!美中不足。

我不知道市场上的桃子为何没这个味足,不是没味道,就是仅有些甜味,很单调,虽然样子很好看、也很大,没吃过的人一看就会很喜欢,可我几乎不买它们,因为对它们的味道没有奢望。我想大概是因为它们是催熟的桃子,虽然大大缩短了生长的周期,并且大过了正常生长的野桃子,却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也失去了它们对于我的吸引力。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喜欢死扣书本中的定理,因为老师说,万变不离其宗,我总想花很少的时间去掌握它们,不想掉进题海里去,后来上了重点高中,那里的老师总是搞很难、很难的题,并且不主张看参考书,就是让我们从定义出发去死扣,他说:“不会做就去看定义,一遍一遍的看,理解透了,就会做了”,这暗合了我的“懒惰”思想,我会理所当然的只看课本啦,可是,高一的假期真的被整惨了,老师只留了一张卷子作为假期作业,上面为数不多的几道题目,而不是一大本一大本的作业,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就发现上当了,那些题目真的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为了做一道题目我都花了做一本题目的时间,书本几乎被翻透了,从定义的提出到证明都搞得清清楚楚才勉强拿下,而这时假期也结束了,我有点愤愤不平的回到学校,老师带着嘲弄的表情不屑一顾的说:“作业都完成了吧,不多吧”,课堂都炸开了,同学们都在抱怨被难死了,“不难你们还会看书吗?”,他轻描淡写的说,我发现很多同学不但看了课本还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可以说一个假期他们都在书店里度过了,几乎找遍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看看假期过后他们堆满桌子的参考书就很清楚了,老师很得意,我们很郁闷,搞不定的题目和飞来飞去不断传阅的作业本成了交作业前的必经阶段,“不要抄了,能做一半就算过,剩下的题目不是给你们做的,我是给个别好学生留的,你们做不出来没关系的”,老师这话说得让人很寒心,要知道,我们都是尖子啊,从各个县选拔来的尖子生,谁也受不了这个刺激,抄的更凶了……

当然,抄作业的过程也是借鉴和记忆的过程,翻阅大量的参考书籍,也让大家的应试能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视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我后来慢慢发现,题海战术其实比死扣课本更省力。也是备战高考的最好办法,因为绝大多数的题目都能在题海中找到答案,通过练习轻松掌握,而大量的分数也集中在这类题目上。差别仅在最后的10分上,这些题目总是略有变化,必须在概念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才可能拿下,而老师总是讥讽我们说:“这些题目不是出给你们这些未来的劳动大军的,是给真正优秀的人才的,要看天份额,你们就不要碰了”。年轻的心被刺激的够呛,我们虽然嘴上不说,私底下却在暗暗的使劲,对那些少量的难题投去很多的关注,晚上在教室熄灯后,还会三五成群的躲在煤油灯下、应急灯下或图书馆楼道的路灯下死磕。其实,我倒是差生当惯了的人(成绩还算凑合,只是常常被批,比差生唉的骂都多,自然就行走于两个群体之间),只是觉得这个气氛很开心,也愿意陪他们争取一下,只是会常常偷偷的看天下奇闻怪事之类的“闲书”。

因为,在那样的中学,考大学不是问题,问题是考什么样的大学,而这个竞争主要集中在那最后的十分上。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除了死磕没有出路,因为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而这个能力不能靠简单的练习来得到。虽然,我后来因为爱好太多没能去心目中的学堂,却深深的受益于这样的锻炼,也十分感谢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恰当的指导和陪伴。

再后来,我就遇到了很多依靠题海战术爬过来的同学和同事,再后来发现了这个土生土长的野桃子,它的味道让我想起了那些死磕书本的同窗好友,因为追求这十分的关系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或者生活条件所限,他们很多没能长成大桃子,没有高学历,却是具备了很强钻研能力的人才。而很多抓住了百分之九十的成绩的“高材生”却是依靠题海浇灌出来的“催熟的桃子”,这种差别在解决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的暴露出来了,因为这些难题和研究工作的内容永远只会停留在那些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题目”里面,我不得不感慨那个中学老师的感慨:“劳动大军”真的很恰当,它们显然不仅仅包括学历低的人,还有很多学历高的人也一样。

桃子啊、桃子,我需要又大又好吃又好看的桃子,得失间才发现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这样的。

夯实网: 2011-08-17 23:05:28